6月18日,记者获悉,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两侧44株雪松所“拄”的“拐杖”,全部做了仿生“美容”,同时雪松采用保养“套餐”进行了复壮处理。
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的雪松,已成大桥一景。
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两侧的绿化带内生长有49株雪松,它们是1957年长江大桥通车时种植,已有近80年树龄。它们如同“迎客松”,已成为长江大桥一道特色景观。
整齐排列的雪松仿生支撑架。
由于江上风大,这批雪松大部分倾斜严重。2008年,市园林和林业局为其中35棵安装了支撑架;2017年、2021年,市园林和林业局、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分别对倾斜雪松的支撑架进行了翻新、加固和更新。目前,共有44株雪松安装了绿色钢管支撑,但这些支撑架造型简单、生硬,与周边景观不太协调。
树干上的垫圈也做了仿生处理,支撑架上的树节也很逼真。
今年4月,武昌区城管执法局根据“一树一策”原则,以及为这批雪松量身定制的“养护年历”,开始给44株雪松的绿色钢管做仿生“美容”,同时采用修剪整形、土壤改良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、树穴植物更新等一系列举措,对雪松进行复壮保养,历时两个多月完工。
景观石兼作支撑。
该局绿化队副队长王建红介绍,这次对支撑架做美容之前,对支撑架与雪松树干接触部位老化的橡胶垫片进行了更换,以防止伤及树皮。然后,仿照雪松树皮、树节的形状、纹理和颜色,采用除锈、防腐、安装玻璃钢丝网加固、模仿雪松树皮手工塑形、涂刷油漆等8道工序,对支撑架做了“美容”。这些支撑架做了仿真“美容”后,看上去跟雪松的树干相似,有的还特意仿做了树节。就连垫圈也被美化成了树皮形状。还有的雪松下面配置的石头,既是景观,也是支撑。
雪松树穴的植物更换成了麦冬。
眼下,雪松所处的绿化带内,原先退化的草坪和绿篱均被更换成了麦冬,面积大约4000平方米。
来源:长江日报